少数民族的风情「少数民族的风情语录」

体育正文 182 0

少数民族的风情

少数民族的风情语录

什么是民族风情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苗族.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彝族.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壮族.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除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举行聚会唱歌活动。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布依族.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与壮族同源。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历史上布依族常被称为“夷”、“苗”、“仲苗”、“仲家”、“仲蛮”等。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才统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延吉歌舞,享有盛名。唱歌跳舞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充满稚气的孩童也常常加入歌舞的行列。在家庭之中,每逢喜事全家老小便会翩翩起舞,形成极为有趣的“家庭舞会”。满族.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有讲礼貌、重礼节的优良传统;满族人民自然也同样重视礼仪、礼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所创造、借鉴和遵循的礼节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满族曾经是个渔猎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既是血缘集团,又是地域集团,八旗制度军政合一,满族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过去他们经常要出去打仗、戍边,每一次分开都可能是生离死别,因此满族的礼仪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非常注重感情的表达。
什么是民族风情

云南少数名族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及苗族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泼水节、花山节、刀杆节、澡堂会、开斋节、古尔邦节及圣纪节等等。火把节,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三天,是彝、白、纳西、傈僳、拉枯、哈尼等族共有的传统节日。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寨都进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比赛活动。同时,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节日期间,他们共举火把为嬉,并欢聚于山间田野,举行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花山节的重要标志是花杆,一般要选择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先把它削去枝叶剥去皮,扎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彩旗,装饰得五彩缤纷。大家推举一位"良心好"的人当"花杆头",他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太阳出山前把花杆栽好。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澡堂会是怒江峡谷的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春天来临,傈僳族都要到有温泉的地方去洗浴。农历正月,人们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小伙子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一大早就带上干粮菜肴,背上行李, 到野外食宿。他们把“春浴”看作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因此,连久居山寨的老人也不顾年老体弱、道路崎岖,让儿孙们搀扶 前往。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通常是长辈先洗,青年后洗。男的洗浴时,妇女们相约去备饭菜;妇女洗浴 时,小伙们又背上背篓,钻进深山密林去拾柴打猎。参加“春浴”的人们,一般在离温泉半里左右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他们在温泉都要住上三、五天,每天洗浴七、八次。据 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就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 每年春节,傈僳族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到泸水十六汤温泉洗浴,永圣洁的温泉水洗去污秽,迎来吉祥。在这里,人们通宵达旦赛歌,年轻人则交友订终生。 最后,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民俗风情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是华夏子女繁衍生息的精神信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云南少数名族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呼~~累死了都是我自己打的!!!!!!!!!!!!!!!!!!!!!!苗族,最注重礼仪和银饰。婚礼必须走到婆家(有其他抬轿的汉子拿棍子在旁边,切~~做装饰而已)还要门当户对。还要带上嫁妆和米线。如果出嫁时银饰和米线带的少,那么这是一场冷清的婚礼,加入婆家不会有好口碑。苗族人家的银饰有很多,例如,银针筒,银针叶,八宝银披肩,银项圈,(听说越重或打越好)。。。。而且,婚礼仪式很古代,一摆药王,二拜***,三拜***.而且,喜房要布置的整齐,细致,妥当。。。(苗族人只会选最细心的姑娘家来打理喜房)苗族人的歌声很细有很清脆好听。他们喜欢在重要或大会上比赛歌声。。。。。。。
少数民族春节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440.htm
http://www.bioon.com/popular/Class405/live/200602/172900.html 很全面的 自己看吧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是什么?

如下:1、满族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统治中原的民族,深受受汉文化影响,另外保留着庆祝“颁金节(满族诞生日)”的民俗。2、蒙古族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过元朝。蒙古族传统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六月初四的那达慕大会,体育娱乐活动。3、维吾尔族居住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民族舞蹈让人惊叹,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4、苗族分布在中国中部及西南地区,苗族的手工艺以刺绣、蜡染为主,建筑多为苗寨吊脚楼,传统节日众多,每月至少一个以上。5、彝族主要聚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传统的节日是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持续三天,目的是为了庆祝庄稼丰收。6、布依族分布在西南地区,种植水稻为生,传统节日除类似汉族外的,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7、瑶族出自东方九黎先民,被誉为长寿民族,有著名的祝著节、盘王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方,民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歌节、春耕后的“牛魂节”以及“中元节”。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是什么?

56个民族风俗和特点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点,接下来编者将对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简要介绍。1、汉族:语言使用汉语,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2、满族:语言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信仰多神的萨满教。3、朝鲜族:语言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大多数人无宗教信仰。4、赫哲族:语言使用赫哲语,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5、保安族:语言使用保安语,信仰伊斯兰教。6、撒拉族:语言使用撒拉语,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7、土族:语言使用土族语,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8、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信仰佛教。9、傈僳族:语言使用傈僳语,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10、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碧江,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11、独龙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信仰万物有灵。12、景颇族:语言使用景颇语,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13、阿昌族:语言使用阿昌语,普遍信仰小乘佛教。14、德昂族:语言使用德昂语,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15、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盟、沧源,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16、拉祜族:语言使用拉祜语,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17、布朗族:语言使用布朗语,信仰小乘佛教。18、傣族:语言使用傣语,多信仰小乘佛教。19、基诺族:语言使用基诺语,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20、哈尼族:语言使用哈尼语,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21、京族:语言使用京语,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22、黎族:语言使用黎语,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23、毛南族:语言使用毛南语,信仰道教。24、壮族:语言使用壮语,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25、仫佬族:语言使用仫佬语,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26、瑶族:语言使用瑶语,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27、侗族:语言使用侗语,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编者就不一一对每个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介绍了,但是笔者想说的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值得传承,都需要尊重。
1、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2、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3、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4、藏族: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5、土家族: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孔雀舞,象脚鼓,。
56个民族风俗和特点是什么?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